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48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37篇
  632篇
综合类   1161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庆城郊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对大庆城郊湿地北二十里泡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主要重金属在各点位含量均超过清洁对照点,将全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作标准,北二十里泡湿地沉积物中Hg、Zn、Cu、Cd、Pb等元素超标较多。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北二十里泡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范围是2.7 ̄28.79,平均值为6.14,综合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22.
采用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Rhizon-SMS)原位采集河南平原耕地土壤溶液.用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对数作为因变量、土壤溶液理化性质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只有有机碳进入Cu的相关方程,pH进入Cd的相关方程.土壤溶液pH和土壤中的Zn都作为自变量进入Zn的相关方程.土壤溶液中的Cu与pH没有线性关系,而Cd和Zn与土壤溶液pH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计算了土壤中Cu、Cd、Zn在土壤与土壤溶液中的分配系数Kd.本研究中,3种重金属的Kd大小顺序为:Cu>Zn>Cd.根据Freeze 和Cherry模型,联合log(Kd-Cd)、log(Kd-Zn)与pH的线性关系,估计了Cd和Zn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  相似文献   
23.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23%和40%.人类活动,如农药和除草剂施用、采矿、污水灌溉,已经导致了一些地区水稻土污染.开发能够控制、减少水稻对重金属吸收和经食物链传递的技术与方法,对确保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硫(S)有6个化合态,土壤硫化合物种类多,其在土壤中转化相当复杂,在土壤环境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评述了S在水稻土中的含量、形态及转化,重点阐述了S在根际微域化学行为及其与水稻吸收重金属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未来应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畜禽粪中重金属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秀珍  周东美 《土壤》2007,39(4):509-513
随着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饲料添加剂被大量使用,畜禽粪中重金属问题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畜禽粪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施用后对土-水-生物系统的影响、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分配以及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为有机食品发展和养殖业废弃物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江阴市耕地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明兆  王鸿欣  薛莉 《土壤》2006,38(4):470-476
江阴市在2004年对全市耕地和灌溉水的主要污染物质─重金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对土壤和灌溉水进行了多种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全市90%以上的耕地安全、清洁,97%以上的耕地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初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6.
对鞍山某污灌区稻田土壤、糙米以及灌溉水中重金属Cd、As、Hg、Pb含量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低于现选择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上限.但由于受灌溉水质的影响,灌区中部利用工业废水进行灌溉的区域土壤表层中Cd和Hg含量分别为1.08mg/kg和1.03mg/kg,糙米中Hg含量为0.2mg/kg,均接近或超出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说明灌溉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对土壤和粮食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明显,并有可能造成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因此,工业废水对土壤环境质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较大,应避免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相似文献   
27.
德兴铜矿是我国的超大型铜矿,尾矿砂的排放是其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主要堆积于尾矿库中。1号尾矿库于1986年服役期满后共堆积矿砂2.15×107 m3,面积约210 hm2。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坝坡约30 hm2覆有客土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植被重建的试验研究工作,本文报道了1998年开始在旱稻(OryzaLinn.)、花生(Arachis Linn.)、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Nash)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 Engelm.)等18种不同植被组合条件下的土壤基本农化性状(pH、有机质(OM)、铵态氮、速效P、速效K)以及0.05 mol L-1 HCl可提取态重金属在3~4年时间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坝坡土壤N、P、K严重不足,且保水、保肥能力弱,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肥和改良。三年多来,土壤pH总体上无显著变化;OM第三年有显著上升,约为第一年的127%;NH4 N成直线下降,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为第一年的72.9%和43.0%;随着耕作实践的推移,速效P和速效K显著上升,但仍旧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主要是Cu)污染严重,Cu、Zn、Pb、Cd在植物中有明显积累。研究结果强调了试验区在植被重建中不宜种植食用植物,以避免食物链的污染。  相似文献   
28.
上海宝山区城市表土重金属累积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荣  胡雪峰  潘赟  苏玉  张甘霖 《土壤》2007,39(3):393-399
检测了上海宝山区127个表土样点的重金属含量。宝山区表土Zn、Cr、Cd、Pb、Cu、Ni、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8.6、127.6、0.56、118.5、55.2、55.7、718.7mg/kg。其中Pb、Zn、Cd的含量分别是上海土壤背景值的5.6、3.0、2.8倍,受污染较明显。宝山区地表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工业区地表,如吴淞、大场等地,多种重金属污染均很重,Zn、Cr、Cd、Pb、Cu的平均含量分别高达407.6、319.0、0.75、101.2、76.2mg/kg;马路绿地土壤Pb的累积较显著,平均为180.2mg/kg;远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
北京市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资料为采集于北京城市边缘区的29个土壤剖面表层和底层58个样品6种重金属全量分析数据,以本区重金属自然土壤元素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计算出各样点剖面表层和底层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手段, 初步揭示了北京市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状况不明显,只有Hg元素属于轻微污染范围。不同样点间重金属污染水平比较显示,Hg污染水平差异明显,Pb、Cd、As、Zn、Cu污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0.
Soils in urban areas are often artificially formed and preserved as cultural layers in which soil materials are mixed with artifacts. The vertical change of soil properties denotes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refore, urban soil can be considered as a record of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We studied a deep profile of urban soil (600 cm) in Nanjing, China, by intensively sampling at every 5 cm. 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lead content. Charcoal from several layers was found and was dated using 14C to recognize archaeological cultural layers that might be formed in different Chinese dynasties. Pb isotope ratios were determined by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TIMS) technology. The study found that artificial deposition, i.e.,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layer started about 1700 years ago and lasted until recently. All cultural layers above the original loess were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Pb with total content varying from 100 mg kg− 1 to more than 2000 mg kg− 1. There were several historical periods in which Pb content peaked, indicating significant contamination by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ancient ore smelting for various purposes and use of Pb-containing materials for handicraft manufacture. Various Pb isotope ratios of the cultural layers differed substantially from that of the original undisturbed loess in the deepest position. 206Pb/207Pb value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bottom layer to top layer, although with occasional exceptions, indicating a long-lasting mixing of extraneous sources of Pb during the entire history since ca. 300 A.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sotope ratios of lead ores of different sources and that of aerosols, it was illustrated that the source of Pb in cultural layers might come from lead ores of southern China in the earlier dynasties, while Pb from north China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b source in the more recent years, suggested by the lowering of 206Pb/207Pb ratio in the near-surface cultural layers. However, the impact of petrol burning on cultural layers was basically excluded, considering the relatively short history of petroleum use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